看板 home-sale
照原文的假設 我們把討論範圍限定在自住需求、蛋黃區買房的條件來看 以台北大安信義兩個蛋黃舉例的話 3000~4000萬的物件,市場租金大約落在6~8萬(含管理費) 目標客群32~35歲,淨資產800~1000萬,年收入200~250萬的家庭 以3000萬房價/6萬租金來試算買房與不買房的決策 十五年後(47~50歲)的淨資產變化 年收入240萬,年化成長2.5% 年支出100萬,年化成長4.5% (考慮通膨上行風險以及生活品質改善需求) 房租年化成長2.5% 房價年化增值4% 持有成本、修繕、管理費等等維持成本,估每年20萬,年化成長3% 風險資產年化8% (保守不開槓桿只投大盤) 房地產交易成本以零計算(買進時算在3000萬房價內,十五年後不賣出) 初始淨資產1000萬 頭期600萬 裝潢200萬 房貸30年2.5% 十五年後 買房組 房產淨值 54,028,301 房貸餘額 14,582,352 金融資產餘額 1,400,520 淨資產 40,846,469 不買房組 金融資產餘額 43,653,744 到了50歲時的淨資產差異其實不大 買房組的安定感以及生活品質會較佳 缺點是資產高度集中在不動產上,抗風險能力較差 另外再加上兩種子情境比較 不買房-節儉組 金融資產餘額 53,850,011 如果選擇犧牲生活品質,住中古公寓(市場租金約4萬5),家戶開支每年再節省20% 十五年後約能多出1000萬的淨資產 買房+增貸組 房產淨值 54,665,952 房貸餘額 14,582,352 增貸餘額 18,170,347 金融資產餘額 34,081,380 淨資產 55,356,982 如果選擇承擔較高風險,當房貸餘額低於7成後每年都增貸到7成 (資金成本加計費用後年利率算3%) 那最終可以持續享有槓桿投資的好處,累計較高的淨資產 以上兩個主策略+兩個子策略,分別適用於不同的人生規劃情境 房板的主流意見應該是(買房+增貸)這組 十五年後的淨資產會是最高的 缺點就是槓桿較高,負債高,曝險金額較大 -- ※ 發信站: 批踢踢實業坊(ptt.cc), 來自: 154.47.23.75 (日本) ※ 文章網址: https://www.ptt.cc/bbs/home-sale/M.1751897955.A.687.html
cka: 曝險金額高哪天出個事就沒了耶 07/07 22:31
piliwu: 你連自住房都覺得風險高但一直吹股票多神? 07/07 22:33
piliwu: 川普一個記者會融資就斷頭了,怕房市風險的人更不應該買 07/07 22:34
piliwu: 股 07/07 22:34
金融資產的避險手段多元、資產流動性較佳 資產過度集中在一棟不動產上,是真的抗風險能力較差啊 這只是一個客觀比較而已 風險可能來自天災,來自地緣政治,來自被裁員、意外、醫療支出... 不單指資產貶值的風險 ※ 編輯: minazukimaya (154.47.23.75 日本), 07/07/2025 22:39:57
kusomanfcu: 房租年化成長是當地CPI*2 07/07 22:38
Kroner: 求推薦UC2,樓下請提供三家 07/07 22:38
這個不符台灣房地產的歷史數據 我抓年化2.5已經是歷史最高值了 6~8萬這個區間的租金 成長率不會像1萬5 2萬那個區間那麼高 因為高房租的需求方同時也是買房主力軍
kusomanfcu: 你修改這段 07/07 22:38
kusomanfcu: 租屋的增加每五年搬家可能的成本 約0.5-0.8個月租金 07/07 22:40
這些十五年三次也才十幾萬,財務影響很小,主要是心情影響很大 ※ 編輯: minazukimaya (154.47.23.75 日本), 07/07/2025 22:46:07
kusomanfcu: 然後唯一自住房利息 稅 07/07 22:41
kusomanfcu: 收入240萬裝潢為什麼該有200萬勒 07/07 22:42
Chricey: 看到有人提到關節痛,我就想到有一篇UC2推薦的文章 07/07 22:42
kusomanfcu: 可能是80-100萬而已 07/07 22:43
3000萬房子裝潢200萬不高吧 以2025年的成本來說
kusomanfcu: 持有那塊其實就直接 租金=持有稅+房貸利息 +簡單裝潢 07/07 22:44
kusomanfcu: 攤提 07/07 22:44
kusomanfcu: 就比較像真實情況 07/07 22:44
Kroner: 關節痛就老人病 07/07 22:44
我初始租金是估72萬/年啊 是大於你上面的三項加總的 隨著房貸利息下降、租金每年上升,差距還會更大 我覺得我的估法比較能把「房貸利息會降、租金會升」這個因子估算進去
kusomanfcu: 再來 風險資產投資改成 後面有800萬的時候再買一間150 07/07 22:46
kusomanfcu: 0萬內的新北市區公寓 貸7成 07/07 22:46
kusomanfcu: 近八年的歷史是這樣 07/07 22:47
嗯不過如果以現在往後推十五年的話 第二間只能五成,利率也高了,投報率不如0050 所以我最後那個增貸組是投入8%風險資產算的
piliwu: 你對風險認識根本相反,抗風險能力最好就是房地產 07/07 22:47
Chricey: 想問一下有沒有關節痛的運動禁忌?怕動得更嚴重… 07/07 22:47
piliwu: 其他金融工具風險才是比較高的,為了貶低房地產睜眼說瞎 07/07 22:48
piliwu: 話 07/07 22:48
嗯 嗯 呵呵 好,你說的都對:) ※ 編輯: minazukimaya (154.47.23.75 日本), 07/07/2025 22:59:15
kusomanfcu: 太麻煩了 07/07 22:59
piliwu: 在那邊算報酬率半天都是浪費時間,問題在執行,兩者執行 07/07 23:01
Chricey: UC2神招啊,吃下去就對了 07/07 23:01
piliwu: 一樣都好但你只會紙上談兵兩頭空 07/07 23:01
piliwu: 看網紅在那比較報酬率的人都一個樣 07/07 23:02
aloness: 你跟房版聊這些,房版看不懂啦 07/07 23:02
jaricho: 你要不要看看你身邊的長輩 父母 親戚 07/07 23:02
Kroner: 搞笑吧!關節痛,你能嚴重點嗎?我要讓你知道什麼叫真正的痛! 07/07 23:02
jaricho: 他們到老了時候 最後留在身上最值錢的資產是 07/07 23:02
jaricho: 房子 or 股票+現金 07/07 23:03
kusomanfcu: 租金80萬 維修20萬 當房東和自住會這樣花嗎 哈哈 07/07 23:03
估20萬裡面佔比最高的是管理費啦 然後6萬月租金/每年20萬的修繕+管理費+稅金 這兩者以大安信義蛋黃區我覺得都很合理啊 我覺得有低估了耶..
jl40: 正常情況下房抗風險較強 但資產過於集中 來個大地震 這風險 07/07 23:03
Chricey: UC2對膝蓋特別有用嗎?有人能證實嗎? 07/07 23:03
jl40: 還能抗得住嗎? 07/07 23:03
kusomanfcu: 我市價5000多萬的自住花費都沒那麼高 07/07 23:04
piliwu: 你嗆我們看不懂的你知道我們唸什麼系嗎?笑死人 07/07 23:04
kusomanfcu: 20萬那個改成17.5萬差不多 07/07 23:07
Kroner: UC2對膝蓋特別有用嗎?有人能證實嗎? 07/07 23:07
...每年差2.5萬支出 最終的結果真的不會差很多 四個結果都是淨資產四千~五千萬,你跟我爭那不到100萬的數字幹嘛
kusomanfcu: 然後第二間公寓 如果在20年後或30年後都更會發生什麼 07/07 23:08
kusomanfcu: 事 算進去看看 07/07 23:08
kusomanfcu: 你算的屋齡太新了 07/07 23:09
kusomanfcu: 就是差了幾萬 又早了幾年 租金堆疊變第三間 07/07 23:10
Kroner: 關節痛睡覺就能治了,吃什麼UC2 07/07 23:10
kusomanfcu: 你算看看極限包租公看看 反正市場出問題直接寬限期就 07/07 23:10
kusomanfcu: 好 07/07 23:10
兩邊比較要公平啊,如果拿極限的例子來比 那風險資產的報酬率就不是估8%啊 我是公允站在家戶年收200~250,中產上游 30~35歲青壯年能在合理風險範圍內操作的幾種策略去比較
bnn: 啊不就槓桿開越大又沒爆的會贏 07/07 23:14
這篇提到的四種其實都是很安全的合理投報率 槓桿最高的那個其實在我看來也算是安全水位(只排除地緣風險)
blargelp: 三四千萬的房子 就不用講什麼報酬了吧 07/07 23:16
Kroner: UC2是天然成分嗎?還是有添加物啊? 07/07 23:16
不計算房價年化4%漲幅的話 根本不應該買房
kusomanfcu: 四間以上開始維修費率會下降 07/07 23:17
kusomanfcu: 6間以上搞不好開始專業投資人生涯 房股債三棲 07/07 23:18
未來應該沒這種玩法啦,央行政策是要去房地產的投資屬性 過去20年低利+信用寬鬆年代,確實靠房地產致富的不少 不過這篇討論的是2025年,六都水位都漲上來之後 未來15年的資產配置策略
blargelp: 乾脆租這間三四千萬的房子,買投報率比較正常的去租人 07/07 23:18
kusomanfcu: 因為房地產槓桿不會爆阿 07/07 23:19
Chricey: UC2是啥東西?求解釋啦! 07/07 23:19
kusomanfcu: 跑模型大盤只能2-2.4倍,但是房地產是超過三倍常住 07/07 23:20
kusomanfcu: 然後時機一來直接上去四倍 07/07 23:21
※ 編輯: minazukimaya (154.47.23.75 日本), 07/07/2025 23:23:33
Uage: 推策略分析~~ 07/07 23:23
KrisNYC: 你的情境跑2014-2024 跟跑2004-2014會完全不同 07/07 23:30
Kroner: 搞笑吧!關節痛,你能嚴重點嗎?我要讓你知道什麼叫真正的痛! 07/07 23:30
KrisNYC: 差不多也說明了為什麼意見差距這麼大 07/07 23:30
kcy05785: 泥的前提首先是錯的:央行不會去房地產的投資屬性。 07/07 23:31
KrisNYC: 喔你跑15年 那就2009~2024跟1999~2014比吧 07/07 23:31
嗯,這些計算的關鍵因子其實是4% 8% 以及房貸利率2.5% 如果房地產漲幅年化6% 風險資產也年化6% 房貸利率1.5% 那當然結果會完全不同 過去的都過去了,以未來十五年來說 4%蛋黃區年化漲幅以及8%台股大盤含息報酬率,以及2.5%長期房貸利率 我覺得算是沒有偏袒股或房啦 (都排除戰爭風險)
kcy05785: 真的要去投資屬性,就該把掛四這條封殺&提高持有成本 07/07 23:32
Chricey: 想問一下有沒有關節痛的運動禁忌?怕動得更嚴重… 07/07 23:32
alexstag: 政策這個東西如果修改,那整個模型都要修改…限貸 07/07 23:32
alexstag: 不要說15年,5年我覺得都不一定能維持 07/07 23:32
kcy05785: 央行不過是把取得成本提高而已,但持有成本不變 07/07 23:32
KrisNYC: 大盤呢 曾經有一個很有名有效了五六年的策略 07/07 23:33
Chricey: 我阿嬤說吃豬腳補關節,豬腳吃起來 07/07 23:33
KrisNYC: 叫做萬點以下買 萬一左右賣 07/07 23:33
alexstag: 所以要思考的是,假設政策及貸款環境改變了,選擇 07/07 23:34
alexstag: 金融資產的那一方,是不是還有能力跳回來…還是會 07/07 23:34
alexstag: 付出更多代價 07/07 23:34
Kroner: 我也有過關節痛的經驗,真的超痛苦的啦!推薦去看醫生,早點處理比較不會拖延變嚴重。 07/07 23:34
kcy05785: 二房以上持有稅率10% + 三房以上禁止貸款。真的這樣玩 07/07 23:35
kcy05785: 就相信央行要去房貸產金融性。 07/07 23:35
KrisNYC: 今天才在聊 說其他行業不要衰退就保持就好 台積電2000 07/07 23:37
KrisNYC: 屆時台股75%是台積電 07/07 23:38
Chricey: 關節痛這種東西,比鬼還可怕! 07/07 23:38
kcy05785: 台灣經濟目前唯一制約是對岸那隻發瘋。沒辦法,GG太強 07/07 23:39
KrisNYC: 台股光因為台積電2000 會多8000點出來 07/07 23:39
kcy05785: 房地產的發展一直是前30%的武林,偏偏台灣前30%都是 07/07 23:40
kcy05785: GG相關 07/07 23:40
Chricey: 關節痛按摩有效嗎? 07/07 23:40
KrisNYC: 不過鑒於金融業多半受惠 加一加破3萬是蠻有機會 07/07 23:41
對,雖然GG佔大盤比會上升是必然的(因為營收年增速遠超大盤) 但是不會其他的產業都不漲 75%太浮誇 不過2035年到50%以上我覺得是蠻有可能的
KrisNYC: 結論股期無限轉倉做多 勝率蠻高的 ?! 07/07 23:42
這篇給的是大家都能無腦作的策略 所以就低抓一點,未來15年,0050的含息年化報酬,然後再打個八折抓8%
KrisNYC: 持平而論回測20年就是各產業輪動所以台股是有年化7-8% 07/07 23:43
KrisNYC: 用這樣的想法即使有天台積電不行了 也許也還有其他頂上 07/07 23:44
Kroner: 關節痛睡覺就能治了,吃什麼UC2 07/07 23:44
KrisNYC: 畢竟當年半導體不行也還有宏達電大立光等撐著 07/07 23:44
kcy05785: 台灣GG不行後要看哪個行不行,是要看對岸 07/07 23:45
kcy05785: 共匪太卷了,台灣要在第二個產業取得GG的成就很難 07/07 23:46
※ 編輯: minazukimaya (154.47.23.75 日本), 07/07/2025 23:47:35
KrisNYC: 股票好 房不會差 只是股票一貫先行且波動大效率好 07/07 23:48
Chricey: 有人知道UC2和其他關節保健品的差異嗎? 07/07 23:48
KrisNYC: 論述上是如果看好GG或看好台灣產業 買指數大機率賺贏地產 07/07 23:48
KrisNYC: 若看不好 或要做資產配置 那其實地產是跑不掉才海外配置 07/07 23:49
JUL: 推minazukimaya跟KrisNYC兩位大大 好精彩 07/07 23:49
KrisNYC: 還是看你什麼位階做什麼事 沒有自住房 那你沒辦法 07/07 23:50
Chricey: UC2推薦?有人試過嗎?靠譜嗎? 07/07 23:50
KrisNYC: 有一間甚至兩間房子之後 投資房子那就無限接近買個股了 07/07 23:50
JUL: 韭菜想躺贏 就是0050跟一兩間的5倍槓 再上去都不是韭菜了 07/07 23:51
kusomanfcu: 早就超過55%了 gg 07/07 23:51
kusomanfcu: 下個月應該就60%了 07/07 23:54
Kroner: UC2神招啊,吃下去就對了 07/07 23:54
我是說佔大盤比 不是說佔0050 買0050差不多等於買台積這倒是真的 所以說8%很保守了啊~
kcy05785: 川普加把勁,會更快XD 07/07 23:54
KrisNYC: 這麼多了嗎...GG自己就11000點了? 07/07 23:56
KrisNYC: 我手機在小孩那邊跟GPT抬槓 等等去按一下 07/07 23:56
kusomanfcu: 三年內會破七十是確定的 07/07 23:56
Chricey: 關節痛這種東西,比鬼還可怕! 07/07 23:56
※ 編輯: minazukimaya (154.47.23.75 日本), 07/07/2025 23:57:59
kusomanfcu: 如果台股萬點以下買應該就現在把 07/07 23:57
kusomanfcu: 但是 我會等等 07/07 23:58
kusomanfcu: 看占0050就好了啊 07/07 23:58
kusomanfcu: 大家都說買0050就是買大盤 所以囉 07/07 23:59
Chricey: 關節痛有沒有辦法完全根治啊?UC2聽起來像萬靈丹 07/07 23:59
KrisNYC: 他有在做股期可以直接買點數 不會受制0050 07/07 23:59
KrisNYC: 但確實一般人可能就是50跟6208之類的 07/07 23:59